林甸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林甸往事ll田永辉一家一人一狗 [复制链接]

1#

韩玉龙,居住在林甸镇西北街的普通公民。只所以要写这样一个普通的人,就是源于他的真诚,似代表着林甸平民的朴实无华。

――题记

对韩玉龙的最初印象,始于他的名字。我的舅丈大人叫韩玉才,虽然他俩名字中间的字都是“玉”字,看起来似乎有着某些亲缘关系。但他们的确不是一个家族,没有一点血缘关系。日常生活中,人们习惯叫他大龙,所以知道他名字的人并不多。

大龙的家是三间土木结构的平房,紧临林港塑胶实业有限公司的北大墙,居于中间的位置。

最开始,是从我内弟和他同学的口中得知其家境。第一次去他家,是他的母亲去世。

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季,外面气温很低,屋内也十分清冷。也许是失去母亲给人的感觉所致。那时大龙就没有父亲,他的父亲在那半年前就去世了。

房子是母亲留下来的遗产。屋里除了一台老式电视机、洗衣机,以及饭桌、凳子等之外,几乎没有现代的家居物品。媳妇在时,大龙喝酒,而且还挺能喝,在同学之中也是“上八仙”。自从和媳妇离婚后,酒也戒了,用他的话说“不能借酒消愁”。

今年春起时,大龙说他家园子的土质很好,这些年始终荒废着,感觉太可惜了,问我种不种。本着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,就答应下来。因多年未耕种,所以土质十分坚硬,七八个人废了好几个下午的劲儿才平整出来。之后,买来柿子、茄子、辣椒、苦瓜、西葫芦等秧苗,便开始栽植。

大龙买来两车羊粪,又没日没夜地浇灌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秧苗长势良好,果实也硕大。这些青菜摘了有两三茬,只是今年雨水大,涝洼地的一些秧苗已经枯萎发黄。园中有一颗沙果树,果结得很多,把旁枝都压坠下来了。原来需翘脚可摘的果实,如今却伸手可触。

看着这个平房,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我在林甸县涝区住过的平房,感情很深。不同的是,没有大龙家这样大的园子。

据说,前些年有开发商来此丈量过,要开发盖楼。这让这里的住户看到了棚户区改造的希望,包括大龙。可诸多年来,希望却逐渐变成了失望。即使在前几年开发火热的时期,也无人问津。所以,等待开发改造建楼房,成了大龙一个奢侈的梦。

可因筹钱治病,如今这所房子已经换了主人。

熟悉大龙是因为他是我内弟刘立秋的同学,经常来内弟家里玩。他是七四年生人,高高的个子脸庞黄润,一看就是典型的东北结实汉子。

大龙与人不善言谈,即使在同学中也不多言多语。在我家吃过几次饭,但过多是在我的内弟家。我认识他时他刚刚上初中。与其他同学不大一样,凡事不喜表达自己的意愿,大有人云亦云的感觉。

大龙并不是好吃懒做之徒,而是一个有着精湛手艺的泥瓦工、理石匠。

大龙原来的单位是林甸县豆制品厂,属于大集体性质。年被迫买断,当时只给了两千元钱。后来厂子因经营不善,走向了解体的末路。下岗后的大龙就在东门外的石材大市场一家石材加工厂当工人,近几年又被聘到占财石材加工厂,主要从事对大理石材的工艺加工。

大龙的家与他所在的单位大约不到二百米的距离。他说之所以辞掉东门外石材市场的工作,主要是考虑到离家较近,中午能在家里吃顿饭,能多休息一会儿,不然时间全都耽搁在路上了。

大龙为人实诚儿,能吃苦、好钻研,在同行中是娇娇者,深得老板赏识。我们去他单位的时候刚过中午,他正在赶着加工一批大理石棚角线。看到满院子满屋子规格形状各异的理石成品都出自他的手,刹那间竟有些刮目相看了。在向我们介绍产品时,不善言谈的他却能娓娓道来,如数家珍一般。

如今的石材市场竟争十分激烈,除了打产品战外,还打人才战。有好多建材商店的老板赏识大龙的为人和精湛的手艺,想把他挖走,但都被他谢绝了。原因是现任老板多年来对他不薄,拿他当自己的家人。他说,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。

大龙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。十多年前,年逾三十的他才成家。媳妇是东风农村的,和大龙过了三年日子。因感情不合,两个人协议离婚。大龙没有小孩,也没有爱情。

当我问及他是否有意再选择伴侣时,他有些腼腆地说:“整天同石材打交道,社会交际面窄,碰不到合适的。”当他说到这些时,我的鼻子有些酸酸的。因为从我对大龙的了解,他应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。可惜有些人却有眼无珠,看不见这颗夜明珠所发出的光芒。

我又问及他收入的情况,他说除了基本工资外,还有些满勤奖,加起来平均每月也有两千余元的收入。可以说这个数字,也抵得上一个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了。

大龙不但性格好,脾气秉性随和,而且吃苦耐劳。所以,同学、朋友、亲戚有什么体力活,都喜欢找他。

一次,我位于电业局道南的旧楼改造自来水,是我自己用热熔枪焊接PC水管完成的。当时,需要打一个墙洞,因为没有专业的工具,费了好大的劲儿也只是徒劳。找来大龙帮忙,只用钢钎没一袋烟的功夫便解决了。

今年清明期间,我内弟为祖坟立碑。一大早,大龙便和同学带着他的泥瓦工具,坐着满载墓碑、红砖和水泥的皮卡车,前往四季青镇东方红村的坟莹地。其间类如搬石材、拌水泥、运红砖等体力活,都由他亲自完成。

春季大家在一起平整他家的小园子,其他人都是干干歇歇,而大龙却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。我拒绝了他一再坚持买菜在家吃的建议,将晚饭安排在了饭店,想让大龙及他的同学多喝点酒以示犒劳。可惜大龙自戒酒之后就得了严重的糖尿病,已经滴酒不沾了,吃的也非常清淡。

大龙的穿戴也较为朴素,对自己从来没有过高的要求。我便和他开玩笑说:“你是在节省银子,为寻找第二春做准备吧?”他很坦诚地承认。我认真地问他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,他也认真地跟我说:“只要能和我真心过日子,长我几岁也无妨。”

在我们的谈话中,大龙提到最多的还是他养的那条小狗。

我们这次去时,又看到了这条小狗。这是一条普通的宠物小狗,身子呈灰色,呛毛呛刺的,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被宠的狗。看到我们进到院来,小狗很有礼貌地从窝里慢跑迎了出来,像是主人迎接客人一样围绕着我们打转。也许它与其他人比较熟,所以一直盯着我看。我与它打了招呼,也不理睬,只是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。既不亲近,也不疏离,更看不出有敌意。

狗窝旁放着一个二大碗大小的铁盆,里面装着似用几块熟猪肉干拌的大米饭,这便是小狗的伙食了。炎热的夏季,看上去狗食似乎有些发霉变质了。从那上面结出的发黄的硬噶,便可以断定小狗是不爱吃的,或者仅仅是应付饥饿罢了。附近放着大半脸盆水,脏兮兮的,上面飘着草麼,发浑的水里可能混杂着前一日下过的雨水。

一同前去的、我的妻侄儿刘楠有些看不下去了,就动手把浑水换成了清水,又从屋内找来一根火腿肠喂小狗。那小狗吃得很贪婪,不停地摇着尾巴,似有感激之神态。这便提醒了我,暗暗告诫自己,下次来时一定要给小狗带些好吃的。

我们呆的时间一长,小狗也不那么拘束了,竟欢腾起来,径直向大门外跑去。也许是它自己在家没有主人的陪伴太过寂寞了,也许是许久没有见到院外的世界了,更也许是想见见久违的伙伴了,这些都不得而知。总之,很欢快。

摘完青菜时,不见小狗回来。到院外叫了几遍,也没有踪影。妻侄儿说不用管,它会去找大龙的。我们去给大龙送钥匙时,果然看见小狗守在石材加工厂门口,看看我们又向里边望望。这让我慨叹:看来主人和小狗真真是生活之中的一对伴侣,相互依赖。

大龙很爱小狗,他说自从与妻子分手后,小狗就是他唯一的陪伴。看到小狗是只母狗,我便问起生崽儿的情况。大龙说前一段时间已经下过一窝,但在会吃食时送给人了,原因是没有时间侍弄,怕养不活。

大龙还向我们讲述了前些年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
那还是大龙在东门外上班的时候,临近下班时天下起了大雨,而且一直不停。这样便耽搁了近两个小时的回家时间。透过玻璃窗,突然看见小狗在雨中跑到了商店门口,浑身被雨淋透,不时向里边张望。大龙即刻跑了出去,将小狗抱进屋里,找来干毛巾为小狗擦身。

听了这个故事,我很受感动。大龙的家在西门外,而小狗却惦记主人冒雨跑到东门外,可见小狗有着多么通人的灵性啊!

大龙说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,只不过不是雨天。有时是在上班时跟到加工厂来,有时是在下班的路上迎接大龙。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日本电影《忠犬八公》里的八公犬。

大龙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,事业简单,家庭简单,生活简单。既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,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。虽然家境并不太富裕,但对生活的渴求却信心满满。

可惜的是,今年的九月份,医院检查出肺癌,并住院接受治疗,如今已经化疗三次,病情有所好转。

本就不宽裕的大龙,前期治疗已经花掉全部积蓄。医院大夫说,后续治疗仍需大量资金。目前的治疗费用都是亲戚、朋友、同学捐助的。

大龙是一个下岗工人,一直以打工为生计。几年的时间里,先后给两位老人养老送终,并为父亲胃癌治疗欠下的十几万元还债。大龙有一个妹妹,经济条件拮据,但还是举全家之力帮助大龙,已经为大龙拿出几万元治疗费用。

大龙正值中年,渴望生命,也留恋生命。于是,他想到了水滴筹。当我看到他一个肺癌患者,只筹七万元的时候,向他提出了质疑。

大龙说他没有同意大夫建议他手术治疗,他说那样会花很多钱,会给自己和社会增加负担。他说目前采取的是保守治疗,这个数目应该够了。

从大龙的水滴筹款上,让我又一次看到了他那诚实公民的形象。

作者:田永辉,林甸花园人。

林甸往事公众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