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读林甸
《品读林甸》
为进一步宣传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,我县开展“品读林甸-扶贫故事会”系列活动,面向全县征集故事线索,邀请县作家协会会员撰写文章,并在县广播电台播出。今天,“林甸之声”开设“品读林甸”栏目,同步与大家分享我县的扶贫故事,今天分享的文章是《带领乡亲们致富的“吕经理”》
带领乡亲们致富的“吕经理”
经理,是企业中负责经营管理的人,这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,好像不沾边。但是,提起家住林甸镇东发村二屯的吕桂芬,南北二屯,十里八村,就包括外乡镇、县城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方,没有不知道的。
今年59岁的吕桂芬,命运比较坎坷。年结婚,年丈夫因病去世,扔下她和一个幼小的孩子不说,还欠下了一堆外债。后来,吕桂芬改嫁,丈夫家庭人口多,耕地少,年收入低,生活不但没有改变,日子过的反倒越来越艰难了。天生不向命运低头的吕桂芬,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,她决定走出家门,外出打工。
吕桂芬非常能吃辛苦,不管是脏活儿累活儿,只要是能挣钱,她都能干。起初,她一个人在外面找点零活儿干。由于她工作认真,无论是什么活,她都干得干净利索,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信任。后来,她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打工队。有年至年在东风砖厂打工的基础和经验,再加上她处处以身作则,处处为大家着想,因此她在工友们的心里威望很高。
但是,天有不测风云,就在吕桂芬带领她这支队伍,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县内外的工地,忘我的工作大展宏图时,她的丈夫索长城在一家建筑工地干活,把腿摔断了。光治病自己就花了3万多元。真是祸不单行,两年后的年,在齐齐哈尔市治疗青光眼,又花掉了多元钱。本来就不太富裕的日子,外债还没有彻底还清,这次又是雪上加霜。但是,吕桂芬并没有在严俊的生活困难面前退缩,而是咬紧牙关,在那段非常的日子里,她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事情,毅然决然地带领她的队伍,工作在县内外的工地上。
年,吕桂芬的团队,经东发村领导和“妇女之家”的介绍,来到了鹤鸣湖镇辽百集团打工。辽百集团主要是种植特色粘玉米,秋季收获后,分等级精选出来,送入冷库速冻,到春节前后全部销往全国各大城市,进行反季节销售,经济效益非常好。这个集团每年种植多亩特色粘玉米,秋季收获后,冬储粘玉米的工作,基本上都交给了吕桂芬团队。目前,吕桂芬的团队已经发展到了多人。人员不仅仅限于东发村,还辐射到了巨贤村、朝阳村、实验村和县城内的各个社区。由于吕桂芬为人正直、公平、公正,待人和善,组织能力强,年辽百集团正式聘任吕桂芬任该集团的业务经理。从此,吕桂芬的这个经理头衔在林甸镇及县内外便叫出了名。
近年来,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吕桂芬,又把目光盯在了种植蔬菜,种植经济作物和为植树造林提供树栽子上。率领她的团队,在大庆、明水、长青林场及周边的乡镇村屯,种植各种蔬菜多亩,种植红小豆、绿豆等3多亩,插育树苗40多亩,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由于吕桂芬的团队信誉度高,加之她们的主导思想是,只要能挣钱,不管是什么活儿,不管是什么地方,只要条件允许,她们都来者不拒。年,县军马场种了多亩地的甜菜,从春种、夏锄到秋收,最多时打工的人员多人,平均每人收入近万元。年夏季,吕桂芬带领她的团队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扎兰特旗铲甜菜,年龄最大的70多岁,干了一个多月,每人收入多元。
在吕桂芬的带领下,目前东发村的50多户贫困户,基本上都已经脱贫致富,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。其它的村如国富村七屯的李凤龙等等众多的贫困户,也相继脱贫。
通过努力拼搏,年吕桂芬打工收入2万多元,丈夫索长城在哈尔滨市打工收入2万多元,再加上家里的耕地收入1万多元,加在一起她家纯收入5万多元,吕桂芬家彻底甩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,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。年吕桂芬家预计收入8万元。
由于吕桂芬带领贫困户通过打工脱贫致富事迹突出,年吕桂芬当选林甸镇东发村妇代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副主席。年4月25日,《黑龙江日报》以《吕桂芬让穷乡亲的腰包“鼓”起来》为题,对吕桂芬带领她的团队通过走出家门,靠打工脱贫致富作了报道。
作者简介:张子龙,大庆写作学会会员、常务理事。近年来,在省、市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发表各类作品余篇,有多篇获奖,并被编入书中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