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yqyy/140104/4322074.html碾子是东北农村常用的碾米工具,一般的每个村子都有碾房或者是磨房。碾子和磨有它们的共同之处,都能把米磨成面。它们的区别在于,磨只能磨面或磨豆浆。而碾子却担当着给稻子或者谷子脱壳碾成米的功能,碾子还能把苞米或其它粮食垡成大馇子和小馇子。用水淘过的米在不干的情况下,容易糊住磨眼,冬天的时候更容易把磨眼冻住,所以只能用碾子碾。碾子是由两个主件组成,就是碾子和碾盘。碾子和碾盘的制作都很简单,选上好的花岗岩打造碾子和碾盘,碾子是一个圆柱形的石滚子,两端相同粗细,表面光滑不易粘米面,石滚子的两端中心各有一个凹进去的脐,是装碾杠用的。碾子有大有小,一般的一个碾滚子也要有一千多公斤重。碾盘是一个圆形的大圆盘,大圆盘的表面也十分的光滑,这样的碾子转动起来阻力小,推起来比较省力。碾盘的中间略高,边缘略低,这是为了碾滚子能顺利转圈的缘故而设计的。把米碾成面也是一个比较细碎的活,要把米均匀地倒在碾盘上,碾子转动起来把米碾碎。由于碾盘的边缘较低,被碾碎的米慢慢地向碾盘的边缘流动。把流到边上的碎米用条帚扫到簸箕里,在笸箩里用筛子筛,面就留在了笸箩里,把筛剩下的渣子再倒到碾盘上反复地碾,直到剩下最后的一点糠或麸子留着喂猪。过去,有条件的农村生产队拉碾子用马、牛等牲口,没条件的地方就用人推。推碾子、筛面不是一个人能同时干的活。在推碾子的时候,一般以妇女和孩子们为多,所以,那里也是传播新闻和小道消息最多的地方,也是人们谈笑嬉闹的场所。所以,碾房里始终有着美好的故事和传说。同时,也是那些快嘴婆娘们传播小道消息的地方。碾子在人们的推动下,犹如一圈圈的年轮,转走了岁月,转大了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们,转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,留下的是难以割舍的记忆。当今四十岁以上的人,碾子、磨盘一类的东西,或见过或使用过,一般都比较熟悉。但是四十岁以下的青少年,尤其是城里的儿童根本不知此物为何物。原因很简单,没有见过。碾子这类千家万户祖祖辈辈都必需使用的生产工具,在时代的进程中已陆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打米机、脱粒机、磨面机等更简洁,更轻便的设备逐渐地取代了它们。这类古老的生产工具,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延续了千万年,在人们的经济生产和生活中,深深地留下历史的烙印。作者简介:任胜才,男,年7月1日生,汉族,大学本科,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,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会员,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黑龙江省篆刻研究会理事,大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,大庆印社副社长,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,文学作品和篆刻作品先后在《中国石油报》、《黑龙江日报》、《科技日报》、《文艺报》、《大庆日报》、《海燕》、《岁月》、《铁人文学》、《大庆油田报》、《青少年书法报》、《篆刻》等报刊发表。篆刻作品曾参加黑龙江省第五、六、八、九、十届、十二届篆刻艺术展,篆刻作品在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上获优秀奖,篆刻论文《肖像印史探源及艺术赏析》九九年被评为全国书法论文优秀奖,并被收入《黑龙江书学论文集》。曾出版散文集《九彩石》,散文集《关东老磨坊》篆刻专集《名人肖像印选》和《中国篆刻百家》(任胜才卷)。篆刻专集《民族英雄铁人王进喜》;《东北俗语集锦》等。篆刻作品三方被收入中国篆刻艺术馆永久性收藏。林甸往事公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