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甸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援非故事bull工作点滴郑州人民 [复制链接]

1#
哪有专治白癫疯的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

年4月,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了年归国援外医疗队总结座谈会,表彰年度援外医疗队创先争优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。其中郑州市卫生健康委首次整建制派出的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*支部获得了“年度援外医疗队创先争优工作先进集体”,马超等获得了“年度援外医疗队创先争优工作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
年6月踏出国门,年1月全体队员平安归国。天来,医院的27名队员背井离乡,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,坚守着医务人员无私奉献、救死扶伤的职责。尤其是赞比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,他们克服当地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,超期服务,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当地的抗疫事业中去。他们的行为深刻的践行了“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的援外医疗队精神,为祖国赢得了荣誉,为河南增添了光彩,为郑州树立了形象。

为广泛宣传援外医疗队先进事迹,大力弘扬援外医疗精神,我们推出栏目,向大家展示他们工作中的点滴故事和所思所想,与大家共同分享。

田兆华

医院主任医师

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*支部纪律委员

援非工作已结束四月余,今天打开我的援非日记,一段段简短的记录把我拉进了一个个既往的工作场景,记录中的只言片语勾起了我们队友们团聚时的回忆。在那些日子里,有苦涩,有煎熬,也有感到和收获。

年6月13日,我们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抵达赞比亚首都卢萨卡。于6月27日各个医疗小组分别到达所分配医疗点。我们四人所在医疗点是赞比亚一个偏远的南医院。在利文斯顿这个城市居住的中国人大概不到20人,没有中国超市,买不到生活用品和食品食材,我们从国内出发时带了一些调味品,在赞比亚首都买了一些挂面,我们靠这些食用品度过了开始的一段日子。由于语言不通(大多数人说方言),习惯不同,工作是困难的,早晨交班时,我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,连续两周后我表现出伤感情绪,暗自流下眼泪,恰巧被科室主任DR.Hansingo发现,第二天早晨,科室所有医生手机上都装上了英汉翻译软件,晨交班会上,他们利用翻译软件和我交流,顿时让我感动万分。

没有身临其境,你体会不到在那里工作的不易。诸多的差异使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挑战。有些工作中的小事在国内可能是微不足道的,但由于赞比亚的医疗条件有限,在那里却有它的意义所在。在困难的环境下,时常经历一些特殊的事情,让我心中充满了存在感、自豪感。工作中每当我诊疗一个病人,看到她脸上充满了喜悦,听到赞比亚医生对我的称赞,心中的愉悦是不言而喻的,因为这是我工作价值的体现。年8月9日发生的一件事情就让我终生难忘。那天上午,在查房的过程中,一个刚刚分娩的产妇持续少量出血。我被叫到产房,几位当地医生在检查产妇出血原因。他们认为是胎盘残留的问题。一位医生上台给予徒手清宫,他们没有无菌操作的观念,也没有操作的规范,一次又一次的徒手清宫,让产妇难以忍受,患者痛苦地在床上挣扎着、呼喊着,两个身强力壮的男医生及一个女家属强行按住这名产妇,我看到这种情景非常吃惊,他们的一些操作也太粗暴了,我马上制止了他们,告诉他们怎么规范的处理这类疾病:首先给予镇痛,然后检查软产道是否裂伤及子宫收缩情况。如果没有软产道裂伤,子宫收缩具体,没有继续出血的话可以给予观察。在我的建议下,应用了镇痛药物,产妇安静了下来。经检查,产道有裂伤并持续少量出血。有位医生给予缝合裂伤口,看着他的技术操作,真是让人着急,他缝合的动作是那么的笨拙。我忍不住地说“Letmetry”。接过针线,在手机电筒的照耀下,我迅速地完成了缝合。当时,在场的医护人员都伸出来了双手大拇指。我的存在感、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
赞比亚医疗条件落后,医疗设备陈旧,和我们国家相比有天壤之别。但是他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,比如在临床教学方面,他们的学习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他们的临床教学模式相当于我们国家90年代,每天查房时,由管床医生汇报病例,基本是背诵,带教老师提出一些问题,由管床医生或其他医生回答,他们的思维是开阔和活跃的,因此,那些医生的理论知识基础都比较扎实,上级医师可以随意抽出一种疾病进行熟练的讲解。

到赞比亚利文斯顿4个多月,医院图书馆。图书馆比较简陋,桌子凳子都比较古老,藏书很少,但那里学习氛围很浓,大多数是实习学生。他们在安静地看书,默默地记着笔记。你听不到任何的噪音。

与在国内相比,在赞比亚的空闲时间比较多,为了给赞比亚医生提供更多的帮助,按原计划我准备了几个课件,后来根据需要筛选出两个课件为他们进行授课。做课件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,先做成中文,后经过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并经过反复核对,最后形成满意的英语课件。首先告诉了科室主任Hansingo医生,他对我准备的课题很感兴趣。他安排在一个大教室里讲课,要求许多医生和学生参加。到场人数估计50余人,医生和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,授课结束他们还感到意犹未尽,这又了我莫大的鼓励,我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,心里轻松了许多。

援非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选择。但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段道路上布满了荆棘。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,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爆发。赞比亚从年3月18日出现了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人,赞比亚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。我们的医疗援助任务本来是年6月份结束,由于受疫情影响,我们的归国路变得漫长而艰难。在后来的几个月里,说是受尽了煎熬一点也不夸张。航线封锁了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开启,该回国了,没有任何什么时候可以回国的消息。队友们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疫情的问题,盼望疫情早日结束,盼望早日回到祖国大地……,有太多太多的期待。

参加援赞医疗队是我的一个愿望,是心中油然而生的。也可能一部分原因是我参加工作时第一位老领导的影响吧(她年轻时曾经参加援非医疗队两年)。但在援非的道路上我经历了诸多的磨难,常言道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,确实是这样的。我经历了困苦,但我收获了成长。一年前,我难以想象能用英语授课,现在我做到了。由于我工作的努力,在许多临床工作方面我帮助了赞比亚医生,这也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。另外一方面,在空闲的时间里,我加强学了专业理论知识,我没有虚度光阴,在这一年多时间里,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阶段性的提升。

近一年半的援非生活已成为过去,期间经历了工作和生活的艰辛,回想起来历历在目,虽然在很多时候生活是苦涩的,但无怨无悔,这是我的选择,那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!

供稿:合作交流处

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

官方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