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帮磊哥找卡萨玛教学点的照片,突然翻到了当时回国后分享的一篇文章。想到了之前照片和文章丢失的懊恼,将这篇短短的回忆,放在这里。
瀚宇之花盛开的地方
——我在赞比亚的两年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,
大家上午好!
我是来自人文学院的**,从年5月开始,在通过了国家汉办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及培训后,就去了离祖国九千多公里的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。在一个叫做卡萨玛的小城市,教当地的初、高中学生学习汉语。这一教,就是两年。
今天,非常荣幸,能够给大家讲一下我这两年的经历。
干饭人第一个难忘的印象,就是咽不下去的西马。
一、故事的开始,我们都还是个孩子
这两年的故事,源于我大二那年专业分流开始。我最开始的专业叫做中国语言文学类,是按大类招生的,懵懵懂懂的上了一年多,突然有一天,就要变了,老师和我们讲,你们现在有两个专业可以选择,一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,一个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。短暂的思考后,我和我的小伙伴们,走向了汉教的大门,原因很简单:这个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很好,而且我还喜欢这个专业。
16年的那个秋天,学院给我们介绍了国家汉办的一个项目,叫做“汉语教师志愿者”,说是可以去不同的国家,教外国人汉语。听到这个有点心动,毕竟这个和我的专业太搭了,但是一想,离家那么远,还最少一待就是一年,我这在家里吃饭碗都不自己端的人,能待得住吗?可是,如果不出去,我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把我四年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了。
最终,我选择了,赞比亚!
夕阳下的孔子学院,好像有不一样的感觉。
二、瀚宇之花盛开的地方
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那是年5月15号,赞比亚时间下午2点,我和7个小伙伴,到了赞比亚,刘浩学长带着一群赞比亚学生接我们,不得不说,当我们这批狼狈而来的志愿者,看到了赞比亚学生们那种见到新老师的开心的眼神,他们一个个抢着帮我们拿行李,这一刻,身体再多的疲劳,也没了。
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责任——要教会他们说汉语。
在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待了一个月,我便去了九百公里外的卡萨玛,正式开始了我在非洲教汉语的生活——我成了一名赞比亚中学老师,一个在女子中学上课的男老师。
我教的学生很多,从初中的八年级,一直教到高中十二年级的毕业班,每个年级,都有我的学生,学校初中部、高中部教师分流后,我成了唯一一个同时给初中和高中上课的老师。我教的课也很杂,为了照顾不同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学生,不管是汉语综合课,还是口语课、书法课,亦或是中国歌曲、中国舞蹈、中国功夫,只要学生们需要的,我们都给开课。如果学生想学的我们还不会,就赶紧查资料学习。
第一学年结束在全校总结大会上,卡萨玛女子中学的校长对所有的师生和家长说,从周一到周日,我们的汉语老师不是在上课,就是在上课的路上。中国人,是我们永远的朋友。
说实话,异国他乡,人生地不熟,从那个还是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孩子,到一下子就有多个学生眼巴巴的望着你的汉语老师,一个人在卡萨玛生活到现在,有太多说不出的心酸和泪水,但是有校长的这句话,着实让我们觉得不管有多难,这都足够了。
学校里那个每次需要用水就停水的水塔,指引了路痴的我找回该走的那条小路。
三、你我为了同一个梦想
最开始,我可能根本不会想到,我会在一个连正经的餐馆都没有的小城市待上两年,这里没有我熟悉的一切,没有饿了就能点的外卖,没有累了可以喊着一起的撸串的朋友,甚至没有足够的网络可以和家里视频。
可是,时间久了,我发现,这里的学生需要我们,需要汉语,他们需要学习汉语带来的那个机会,让他们可以走出那个祖祖辈辈都循环着的吃不饱的生活,他们只是需要,我多待一会儿,多教他们一点东西。那些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渴望的眼神,告诉我,他们也想过的好一点,他们也想走出国门,看看只能在黑白图片里才能看到的五彩斑斓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。
这一会儿,就过去了两年。
监考和判卷,哪个才是更快乐?
四、听那不同肤色齐声说,你好中国我爱你
还记得出发时,还是个孩子,我和很多走向汉教之路的小伙伴一样,都怀揣着传播汉语的梦想,前往了世界各国。无论教学点是多么偏远,无论教学条件多么艰苦,我们都没有放弃。
任期结束后,我和在各个国家任教的小伙伴聊天,谈到这两年最感动的事情,我们都觉得,当我们行走在校园内,有学生用汉语给我们说“你好”的时候最高兴;当我们在也许只有自己一个是中国人的城市里宣传汉语以后,有人说,中国人是我们永远的朋友的时候,最感动。
我们也许短暂的离开了祖国,可是,这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国家。我们从来没有如此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。
最后,我打算用我们志愿者之歌的一句歌词作结尾:
跨越千山万水的追寻,心中依然充满了力量
就在世界某一个角落,有你和我认真的在绽放,瀚宇之花盛开在地球上
谢谢大家!
赞比亚孔子学院归国志愿者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