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4769995.html今早送走外孙,和爱人到黎明湖公园,走过黎明湖花卉基地,几棵老榆树发出了嫩绿嫩绿的榆树钱儿,和爱人在树下仰望了许久,不肯离去。这一棵棵土生土长的老榆树,有着坚韧的性格,灰黑色的树干,一身傲骨,不畏风霜雪雨、电闪雷鸣。它是天地日月精华的产物,默默无闻伫立在这里,见证了岁月风尘的变迁,也见证了黎明湖公园开发建设的蹉跎岁月。如今这些饱经沧桑的老榆树,已经成为了黎明湖公园的一张名片,是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地方。暮春,榆树儿在没长叶子之前,长得榆荚儿嫩绿嫩绿的,一串串儿像是小铜钱串起来一般,成熟后颜色变白,随风漫天飞舞。“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”,这是唐朝诗人韩愈在诗里描述的榆荚。因为榆荚圆圆的似铜钱,我们这儿管它叫榆树钱可以用来当食物吃,据说嫩榆钱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,吃了对身体好。记得在我小时候,家房屋后都栽有十几棵榆树,听父亲讲那是爷爷当年来这里时栽种的,有四五十年历史了。树干最粗的两个人能搂抱过来,大约有三十几米高吧,枝繁叶茂,也有低矮的、也有细的。每每春天到来,榆荚初成,我和二弟都会找来长长的钩子,把榆树的枝条钩弯下来,将鲜嫩的榆钱儿捋下来,淘洗干净,拿回家,母亲用它做成榆钱饭又好吃又能填饱肚子。那时候人们可能只知道榆钱儿可以吃,多吃它可以省些粮食来。不曾想它还能防病保健。记忆中母亲把它洗净控干水,拌上面粉然后上锅蒸,面粉多数都是玉米面儿或高粱米面儿,榆钱儿由嫩绿变成暗绿,蒸熟后拌上蒜未、盐或者芝麻油(那是一般人家都买不起芝麻油)等调料,榆钱儿的清香混合上芝麻油香味和蒜的香味,闻着就想吃。味道鲜美,常常是吃了这一碗还想着下一碗。榆钱饭成了我们每年春天必吃的饭。但我独爱吃母亲做的蒸榆钱儿。后来榆树也砍伐了,就很少再吃到榆钱饭了,但一到春天我就会想起母亲蒸得榆钱儿,仿佛又闻到榆钱饭的香味。去年因为疫情,没能到野外找榆树钱儿,而今又到了草长莺飞,树木竞发的季节。每天去黎明湖畔玩空竹,在诸多风景树中,还能看到结满榆树钱的老榆树。随着那淡淡的清香飘来,那味道特别亲切,特别清纯、特别久远……过去榆树钱儿好吃,味有些微甜,清香的口感。我们吃榆树钱的时候,常常想起老人讲的“闲话”来,越吃越有味道,越听越有兴趣……
很久以前,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,住着一户善良的农民。有一天,老汉上山去打柴,看到路边躺着一位衣衫褴褛、奄奄一息的白胡子老头。老汉看他很可怜,就把白胡子老头背回家里,老伴看这位白胡子老头快要饿死了,就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头吃,老头吃饱了,有了精神,看了看老汉的家,叹了口气说:“你们日子过的这样苦,还把仅有的一点米给我吃了,真不知怎样感谢感谢才好”。农妇说:“别说感谢,见死哪有不救的啊……”。白胡子老头听了农妇的话,很受感动,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妇说:“这是一棵榆树的种子,把它种到院子里,等到长成大树时,如果遇到困难,需要钱时,就晃一下树,就会落下钱来,切记千万不要贪心啊......”。白胡子老头说完就走了。
白胡子老头走后,老两口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,果然长出一棵树来。老两口精心地浇水、除草、施肥,几年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榆树,更奇怪的是树上竟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。虽然有了这棵摇钱树,老两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,只有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,才到树下晃下几个铜钱来。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,被村里的一个恶霸知道了,他带着打手,气势汹汹的来到老汉家,把老汉赶了出去,霸占了这棵树。
恶霸来到树下,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,抱着树就晃了起来,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。恶霸一边晃树,一边哈哈大笑:“我发财了,我发大财了”。恶霸从早晨晃到晚上,恶霸被铜钱埋了起来,压死了。从此以后,这棵树也不落“钱”了。后来这个屯子发生了大旱,村民们眼看要饿死了。几个淘气的孩子来到树下玩,看到树上又结出了一串串绿乎乎的东西,就爬到树上,摘下几片放到嘴里嚼了起来,很好吃,还微微的有点甜。孩子们高兴的告诉了大人,饥饿的村民们纷纷来到树下,吃这种绿东西,人们吃了以后,不饿了,还浑身有劲了。全村人就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。我无法考证故事的真假,但榆树种子的确像铜钱的样子。北宋文学家庾信曾作诗曰"桃花颜色好如马,榆荚新开巧似钱"。榆钱,圆形,很像铜钱,因而得此美名。它有指甲盖大小,也像个纽扣。种子位于中间,细看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凸起。四周是薄薄的一层,如同蝉翼,在阳光下翠嫩欲滴。榆树钱不仅可以生吃,还可以做成各种面食。记得当年母亲将榆树钱儿和在白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面中,做的榆钱馒头,烙饼,清香怡人,美味可口。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榆钱烙饼。每当母亲打开热气腾腾的锅盖时,弥漫着野味的清香,整个院子都能闻到玉米和着榆树钱的甜味。其实,古人早就有吃榆钱的习俗。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榆树钱粥就曾留下诗句"杯盘粉粥春光冷,池馆榆钱夜雨新"。据医书记载,榆钱有补肺、止咳、敛心肺、助消化的功效。它还是食欲不振,失眠者的天然保健品。榆树是家乡最司空见惯的落叶乔木,它没有迷人的姿色,也没有婀娜的腰身,甚至被贬为榆木疙瘩,但它却不择水土环境,路边、小巷、房前屋后随处都有其朴素无华的身影。榆钱儿的生命也很短,十几天工夫,就枯黄了,成熟了。在春风中,它沸沸扬扬地漫天飘舞,像是下了一场榆钱儿雨,随处可见那淡黄的身影。小小的榆钱儿,结着一颗颗籽实,在泥土中,石缝里,田畔间,寻找自己的归宿,待来年,说不定就在哪里有一个榆树的生命萌发。小时候每到春天,我总是爬上高高的榆树,摘下一串串的榆树钱儿,分享给同伴,也是一种乐趣。尤其是那种苦涩之后方觉得甜滋滋的味道,似乎还蕴藏着生活的哲理,至今让人回味无穷。前些日子道路两旁(新村四区门前)的大榆树还是光秃秃的身子,干干巴巴的枯枝,不想一场春雨过后,不知不觉中,层层叠叠的榆树钱就挂满了枝头。一片挨一片地挤在一起,一嘟噜一嘟噜的,压得榆树枝都弯了。在阳光的照射下,绿意盈盈,煞是好看。望着满树绽开如花的榆树钱儿,一串串,一叠叠,新鲜,翠绿。淡淡的清香随着风儿轻轻地氤氲在空气里,这熟悉的味道,给我留下一段香甜的回忆,那是充满甜蜜回忆的味道,那是一个个快乐的梦……有几次到广源市场买菜路过那里,总是伸手拽住一根枝条,把榆树钱儿放在鼻子前嗅嗅,去寻找我儿时的踪迹。甜甜的榆树钱儿,承载了童年多少美好的回忆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,时常看到榆树钱在风中摇摆,那熟悉的榆钱常常勾起我儿时的回忆。单纯、美好、那么甘甜,令人回味无穷……记住这家乡的味道,记住这不老的榆树!
作者简介:
荆德军,大庆市林甸县退休教师,爱好文学,人生格言: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张白纸,每个人,每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。
林甸往事公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