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http://m.39.net/pf/a_4769448.html8月24日,新华社发表了题为“托牛所‘带富‘屏幕牛倌”的新闻。
正文如下
↑在黑龙江省林甸县众晔牧场,养牛大户吕建华(左)通过监控屏幕查看托养牛的情况(8月19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杨喆摄“看!这就是俺的牛,从花色就能看出来,在这‘托牛所’多舒坦!”站在黑龙江省林甸县众晔牧场监控室里,花园镇丰收村农民吕建华隔着屏幕当起了牛倌。屏幕里,牛舍内几十只奶牛整齐排列,自动控温装置正驱动风扇、自动喷淋装置,为奶牛降温消暑。41岁的吕建华是个养牛“老把式”,20岁出头就在自家养牛,吃过苦、受过累,也因奶牛产奶量不高、效益不稳定苦恼过。吕建华自己养牛时,实行“粗放式”散养管理,喂的是“老三样”:豆饼、玉米面、玉米秸秆。“每头牛每天产奶量最高也就20多公斤,受累不说,还卖不上价,质量验收总不合格。”吕建华说。作为散养户,吕建华和家人养牛全靠感觉,跟科学不沾边,牛一多就有点“懵圈”。“每天要赶着牛去收奶站,还要手工挤奶,下小牛犊时成天成宿看着,牛多真干不过来,干着急!”回想起过去的养牛经历,他唏嘘不已。年,随着当地小型收奶站逐渐撤并、倒闭,企业推广规模化养殖,像吕建华这样的散户开始找寻新出路。
↑这是在黑龙江省林甸县众晔牧场监控室屏幕上拍摄的牧场养牛情况(8月19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杨喆摄
“一次偶然机会,听说众晔牧场能够进行托管饲养,便试着将家里6头牛送来寄养,到现在寄养7年了,俺的奶牛数量也翻了10倍。”吕建华说。与自己养殖不同,牧场提供优质饲料、科学管理和自动收奶等专业服务,吕建华只需承担饲料费用和一斤奶几角钱的管理费,别的活儿都不用操心,当起“屏幕牛倌”。平时,没事就到牧场通过监控看看牛,每天在牧场